<table id="vfxiz"></table>
    <td id="vfxiz"><strike id="vfxiz"></strike></td>
    <td id="vfxiz"><ruby id="vfxiz"></ruby></td>
    <track id="vfxiz"></track>

    1. <object id="vfxiz"><nav id="vfxiz"><address id="vfxiz"></address></nav></object>
      <pre id="vfxiz"></pre>
      <td id="vfxiz"></td>
      首頁 > 黨建 > 黨史

      喜迎二十大·文物里的紅色故事丨紅色秤鉤灣 精神永流傳——探訪冠縣秤鉤灣會議舊址

      喜迎二十大·文物里的紅色故事丨紅色秤鉤灣 精神永流傳——探訪冠縣秤鉤灣會議舊址

      來源:聊城晚報發布時間:2022-09-29 09:18:25

      文/圖 本報記者 張英東

      漳衛河匯合口向北2公里,有一小村落,名叫秤鉤灣村,隸屬于冠縣東古城鎮。

      290913400964.jpg

      這個地處山東省與河北省交界處的村莊,因鄧小平的兩次到來而聲名遠播。其中一次,就是1939年11月在這里召開的秤鉤灣會議。

      9月21日,沿著漳衛河西岸的大堤一路前行,記者來到秤鉤灣會議舊址旁,秤鉤灣村黨支部書記張奎青向記者講述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紅色故事激蕩人心

      漳衛河西岸的橋頭上,矗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秤鉤灣會議舊址”。石碑的背面,記錄了這次會議的時間、地點、過程及其重要意義。

      290915450262.jpg

      談及這次會議的起因,張奎青說,時間還要追溯到1938年。1938年2月中旬,奉八路軍總部命令,時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政委的鄧小平和師長劉伯承率領第386旅主力和先遣支隊一部,進至冀南的南宮、威縣、邱縣和魯西北的館陶、冠縣、朝城一帶。

      1938年2月15日,一二九師東進縱隊津浦支隊與堅持在魯西北抗戰的山東第六區專員范筑先部會合,共同開辟了魯西北抗日根據地。

      經過近1年的作戰,魯西北境內基本上肅清了日偽軍,政令達30余縣。1938年11月,日軍妄圖蕩平魯西北,集結重兵圍攻聊城。著名民族英雄、抗日愛國將領范筑先和共產黨員張郁光、姚第鴻等700余名守城將士同仇敵愾、視死如歸,同窮兇極惡的敵人展開殊死搏斗,終因力量差距過大,全部壯烈殉國。

      290924530984.jpg

      1938年11月25日,八路軍總部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令第一一五師部率第343旅兩個團迅速進入山東,12月9日,在冠縣崔八里莊成立了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先遣隊。12月14日,一二九師第386旅旅長陳賡率領一一五師第688團一部到達冠縣一帶活動。1939年1月14日,以魯西北地方黨在冠縣創建的第一支正規抗日武裝——山東第六區游擊司令部第十支隊為基礎,成立了筑先縱隊,歸一二九師指揮。

      1939年春以后,國民黨頑固派在各地大搞反共“摩擦”,捕殺抗日人員,團結抗戰的形勢面臨嚴重危機,在魯西北形成了日軍和國民黨頑固派對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武裝的夾擊態勢。

      紅色精神賡續傳承

      面對日益錯綜復雜的局面,1939年11月15日,時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政委的鄧小平在秤鉤灣村,召開了“兩縱”(筑先縱隊和先遣縱隊)營以上干部會議,傳達了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作了堅持抗日斗爭和整頓軍紀的報告。

      針對部隊出現的貪污腐敗現象,鄧小平嚴厲指出,對貪污分子要嚴肅處理,貪污500元以上者槍斃。會后,筑先縱隊和先遣縱隊的領導干部認真貫徹鄧小平的講話精神,嚴格進行軍紀整頓,清除了腐敗分子,嚴肅了部隊紀律。

      1939年12月5日,鄧小平又轉移到河東的營鎮(今屬河北省大名縣),在清真寺召開冀南、直南、魯西北3個地區的縣委書記、縣長和部隊團長、團政委以上干部會議,傳達了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作了堅持敵后游擊戰爭的報告。

      290924410079.jpg

      鄧小平在報告中分析了當前形勢,他指出,目前各地國民黨頑固派不是打日本,而是反過槍口打游擊隊。共產黨的部隊必須堅持自衛原則,對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予以堅決反擊。鄧小平還指出,要堅持長期抗戰,就必須珍惜民力財力,要節約辦事,反對貪污浪費。鄧小平要求黨員要在各項工作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密切聯系群眾,嚴守黨的秘密,遵守黨的紀律。要整頓村黨支部,在斗爭中培養積極分子,積極慎重地發展黨員。報告最后強調,要做好各項戰爭動員工作,加強對敵、對頑固派的斗爭,鞏固擴大抗日根據地。

      紅色記憶永存心間

      由于身處敵占區,當年的會議經常在夜間秘密召開。張奎青告訴記者,雖然未能留下相關的文字資料,但革命先輩的紅色精神成為當地群眾永存心間的紅色記憶。為了紀念這次極具影響力的會議,2014年10月,聊城市人民政府在這里立了石碑,并將其確定為聊城市文物保護單位。

      秤鉤灣村的紅色故事不止這些,1946年7月上旬,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帶領下,曾在這里渡河入魯執行作戰任務。

      290925290230.jpg

      秤鉤灣村民幫助解放軍部隊把大炮等輜重運往河東,并派人隨劉鄧大軍一直到達黃河岸邊。劉伯承、鄧小平對秤鉤灣村民的無私奉獻給予了高度評價。

      《中共冠縣黨史大事記(1931—1949)》中清楚地記錄著:為了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全縣人民積極支援劉鄧大軍強渡黃河。1946年7月至1947年7月,冠縣共有60多萬名群眾支援劉鄧大軍。

      在位于冠縣城區的中共魯西北地委舊址紀念館的展廳里,陳列著鄧小平當年用過的茶壺、板床、餅干盒等物品,這些珍貴的文物是由秤鉤灣村村民張先瑞提供的。當年,鄧小平等人和警衛員就住在他的家里,還送給他一個木制的餅干盒。

      291003120768.jpg

      新中國成立后,秤鉤灣村村民的日子愈發紅火起來。上世紀80年代開始,村里有人種起了大蒜,并不斷擴大種植規模,最終形成了如今家家戶戶種大蒜的局面。

      由于村民出行需要過漳衛河,1988年6月,政府和村民共同出資40余萬元在河上建起了一座石橋,并將其命名為“富民橋”。站在富民橋上,漳衛河兩岸的風光盡收眼底,植物蔥蘢,莊稼茂盛。30多年來,這座橋讓漳衛河兩岸人民交流更加方便,經濟更加繁榮。

      290925590415.jpg

      【責任編輯:任玉偉】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免费|欧美亚洲日韩美日高新在线|性欧美肥妞BBXX|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table id="vfxiz"></table>
        <td id="vfxiz"><strike id="vfxiz"></strike></td>
        <td id="vfxiz"><ruby id="vfxiz"></ruby></td>
        <track id="vfxiz"></track>

        1. <object id="vfxiz"><nav id="vfxiz"><address id="vfxiz"></address></nav></object>
          <pre id="vfxiz"></pre>
          <td id="vfxiz"></td>